福利收入悬殊暗藏危机

近年来,逢年过节各企、事业单位给员工发放的福利呈快速增长模式,福利已然成为劳动者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总体来讲,人们拿到的福利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实用。然而,不同人群之间的福利水平却正在逐渐扩大,一些垄断行业、大型国企以及外企的福利水平过高,而一些私有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小型的服务行业员工却福利很少,甚至拿不到福利。

  现象:过个节有的发数万有的不发钱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不少网友都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单位发放的福利,不同单位之间福利待遇差距已是天壤之别。

  有网友发帖称“杭州某单位正式工中秋福利:1.8万元,非正式工福利:3000元。”如果您觉得这样的福利实在有点让人羡慕的话,下面这家公司的福利简直让人吃惊,某网友称:“我们单位今年的双节福利,中秋节1.2万元现金加8000元杭大购物卡加3000元月饼券加一箱红酒加两箱水果,国庆节8000元的旅行奖金加1台Mac BookAir苹果笔记本电脑。我们是一家世界500强的石油公司。”

  当然,前面的网友只是个案,更多的人福利待遇情况还在正常的轨道上。网友“chenchen1011”说:“我们发了5000元奖金,2000元购物卡,月饼若干。”网友tianbianaiyu说:“目前公司就一人发了一盒稻香村的月饼。”……网友“飞鱼”议论道:“好单位这么多啊,我们什么也不发,老板不但没提发东西的事儿,还给我们安排了加班,我们是服务行业……”

  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岗位决定福利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的中层领导在待遇上“好事落不下”,福利待遇高得惊人。在企业中的职务是不是够高以及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成为影响员工拿多少福利的两大主要因素。

  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中央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3387元,占工资总额的7%,其中最高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4.46万元,占工资总额26%,最低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149元,仅占工资总额0.6%。不同单位在职工福利上支出之悬殊可见一斑。

  某国有企业发行部门经理对记者坦言:“我们单位每年福利发的都还可以,而且正式和非正式职工拿到的福利都一样多,主要是因为单位的效益比较好,经常以各种名目给大家发放福利。”而某经营情况一般的事业单位员工称:“我们单位效益不是很好,所以逢年过节一般就是发500块钱,别的东西几乎没有,不能跟那些有钱的单位相比。”

  一位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齐先生告诉记者:“这也不难理解,在一些国有以及私有制企业中,中层及以上领导的福利待遇肯定要比普通员工好一些,比如交通费、通讯费、洗理费等,不但福利名目多,数额上也比普通员工要多一些。单位的效益肯定是影响员工福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单位效益好了肯定就能给大家多发钱。”

  专家:高福利藏危机年收入算法易分歧

  一位在某合资企业工作的赵先生说:“通过合理避税,我们工资条上的工资非常少,一个月也就1600元,其他收入都是以各种报销费用、购物卡、购物券和实物形式发放的,这样员工既可以生活富足,又不必交税。”

  熟悉劳动法的张律师提醒说:“赵先生这样情况虽然看起来是占了便宜了,但是实际上,单位发放工资与福利费的方式不规范,隐藏着对劳动者不利的因素。一旦劳动者与单位发生了劳动争议,劳动者很难证明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这样在向单位索要赔偿的时候,只能以工资条上的数额为准,劳动者肯定要吃大亏。”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缩小收入差距、规范企业福利费财务制度。今年年初,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向正在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情况报告意见和建议的报告》。发改委表示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推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中的比重,严格控制以本企业产品和服务作为职工福利。

  2009年11月12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通知》出台的目的在于遏止有些企业随意调整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既有人工成本无序增长,侵蚀国家税基,侵害企业投资者权益的情况,也有任意压缩开支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以及部分企业职工福利费发放或支付不合理,扩大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

  财政部负责人指出,企业职工福利费是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分配。因此,企业应当规范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福利待遇有差距远近高低各不同